5月12日,以“暢享多元文化,傳播絲路文明”為主題的陜西省首屆國際學生文化藝術節暨國際漢唐學院總部入駐西咸新區灃東新城儀式成功舉辦。47個國家的600余名留學生參加了本次文化藝術節。
陜西省政府副秘書長高陽,俄羅斯國家杜馬教育委員會副主席圖托娃?拉麗莎,烏克蘭蘇梅州政府州長尼古拉·克洛奇科,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副司長李海,陜西省教育廳廳長王建利,俄羅斯國家杜馬家庭婦女兒童事務委員會委員米羅諾娃?瓦蓮京娜,烏克蘭蘇梅州政府州長助理、娜塔莉亞·列別德,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劉建林,西咸新區管委會主任康軍,我校校長、國際漢唐學院理事會理事長郭立宏,灃東新城管委會主任柳政,長安大學副校長趙祥模,陜西中醫藥大學副校長蒲濟生、灃東新城管委會副主任馬建昌出席儀式。
在與會嘉賓的共同見證下,國際漢唐學院總部正式入駐西咸新區灃東新城。郭立宏和馬建昌為國際漢唐學院留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揭牌。
本屆文化藝術節由陜西省人民政府主辦,陜西省教育廳、西咸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我校(國際漢唐學院)承辦,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長安大學、西安石油大學、陜西中醫藥大學協辦。活動共分文藝演出和文化展覽兩部分,共有47個國家展館,我校承辦了44個,共有21個文藝節目,我校留學生參演了14個。舞臺上,來自五大洲的留學生們紛紛亮相獻藝,來自哈薩克斯坦、蒙古、美國等九個國家的同學們通過舞蹈串燒《絲路情》用世界語言講述絲綢之路上發生的動人故事,讓現場觀眾感受到了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夢桃仙》《我的新衣》等節目將中國的傳統曲藝和現代歌舞演繹得栩栩如生;泰國傳統舞蹈《暹羅古典舞》、吉爾吉斯斯坦游牧民族舞蹈《天鷹游》、哈薩克斯坦民族舞蹈《馬背舞》、烏克蘭民族舞蹈《對話青春》等節目展現了不同國家的文化特色,武術表演《中華情》《漢唐刀法》彰顯了中國傳統武術的魅力。
在展覽環節,47個精品國別文化展館通過照片、器物、音樂等形式呈現了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展覽內容豐富,展品包羅萬象,多元化地展現了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歷史風貌和文化特色。我校留學生們穿著各自國家的傳統服飾,耐心地向參觀者介紹本國的特色文化。
通過陜西省國際學生文化藝術節,我校留學生們展示、傳播了各國的優秀文化和絲路文明,打造了各國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新渠道、新模式,同時也展現了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和諧團結、陽光健康、積極進取的良好精神風貌。
國際漢唐學院是《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重點提到的文化項目,旨在以制度創新為核心,通過先行先試,建立一種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文交流的全新模式。學院由省教育廳發起,依托我校優質的教育資源進行建設,對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尤其是向國際青年群體展示中國魅力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2018年12月19日,國際漢唐學院簽約入駐灃東新城。國際漢唐學院的建立,也將實現國外有“孔子學院”,國內有“國際漢唐學院”的中國文化交流傳播雙品牌的大格局,是陜西在自貿區內積極進行文化教育創新探索的重要成果。國際漢唐學院每年將組織超過5場的國際留學生文化交流主題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文化交流,讓世界各國留學生深入體驗中國傳統文化,也向中國展現世界文化多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