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使國際學生深入感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充分發揮國際學生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故事、展示好中國形象、提升我國國際傳播能力的積極作用,11月17日至19日,國家留學基金委主辦,陜西省教育廳國際處和西北大學聯合承辦的“感知中國?2017國際學生新西行漫記”主題活動圓滿舉行。來自我校和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14個不同國籍的師生代表35人參加了活動。
17日下午,活動啟動儀式在我院一層大會議室舉行。資深翻譯家、斯諾研究中心主任安危,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茍昭赟分別為國際學生們作專題報告。安危從自身和海倫斯諾的親身交往開始,娓娓而談,講述了海倫斯諾的偉大成就及對中國的熱愛之情。茍昭赟從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近代抗戰的革命文化、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個方面闡述,深入淺出地講解延安精神。學院任惠蓮院長為國際學生們每人贈送了一本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希望大家以埃德加?斯諾等國際人士為榜樣,赴延安進行實地考察并結合對當時國際人士關于延安報道評價的研讀和當代中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見聞經歷進行研討,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事業,真正讀懂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積極發揮交流使者的作用,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故事、闡釋好中國道路、展示好中國形象,更好地把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展現給世界,重新譜寫出屬于自己的“西行漫記”。
18至19日,師生們先后在延安革命紀念館、楊家嶺、棗園、鳳凰山和魯藝等革命舊址參觀學習,并觀看了大型紅色歷史舞臺劇《延安保育院》,親身了解埃德加?斯諾、諾爾曼?白求恩、阿洛夫、林邁可等國際友人在延安的感人事跡和為中外友好所作的巨大貢獻。參觀結束后,國際學生們表示,這次參觀讓他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了解了中國共產黨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為了建立新中國、為了中國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奮斗的故事。
我校德國留學生KIERAN說:“雖然中國經常被稱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卻不到一百年,讓我驚訝的是,對中國的影響力那么大的事件居然起源于延安,去了楊家嶺革命舊址跟棗園革命舊址之后,我們才能夠想象當時的革命者在多么貧困、多么惡劣的情況下做出了那么偉大的事情來。”
來自馬達加斯加的RICA動情地說:“延安之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國共產黨沒有那么多先進的武器和資源,卻成為中國抗日戰爭的主要力量并最終取得勝利,他們靠的是一種精神,一種對事業的追求,這就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既是中國歷史的,也是現在和未來的。”就讀于西北工業大學世界經濟專業的美國學生MARTIN在他的參觀總結里寫到:“參加這次活動讓我很感動,新中國創造者,雖然條件很差,但是滴水穿石,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使中國變成了文化和經濟都很繁榮的國家。現在的延安,很容易感受到毛主席的存在,好像他已經融入到延安這座美麗城市的基因里。”
本次活動是“感知中國?新西行漫記”系列活動之一。斯諾等國際友人當時在延安看到了中國的希望和未來,現在的國際學生親歷了中國的現實。此次活動旨在讓來自世界各國的學子們通過親身體驗感悟中國文化、感知和明晰當代社會主義中國的“何來”“何去”“何從”,爭做現代“斯諾”,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圖/ 馬騫)
會議現場
參觀延安革命紀念館
參觀楊家嶺
參觀寶塔山
參觀著名外國友人白求恩醫生展室
啟動儀式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