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首屆東干族教師培訓班開學典禮在太白校區舉行。我校副校長李浩、哈薩克斯坦東干協會主席安胡塞、我校中亞學院領導以及參加培訓的來自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東干族教師出席典禮。
李浩副校長代表西北大學致歡迎詞,對安胡塞主席及參加培訓教師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李浩副校長用純正的陜西方言介紹了學校的歷史及絲綢之路研究院、中亞學院基本概況,從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戰略的角度講述了語言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以及對民族發展的重要意義。學校將把東干族教師培訓班打造成中亞國家與我校交流的平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紐帶,通過培訓,使東干族教師成為中華文化、陜西風俗文化傳承的使者。
典禮上,安胡塞主席對我校為首屆東干族教師培訓順利開班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謝。自2000年以來,我校就與哈薩克斯坦東干協會保持著長期的密切合作關系,此前由我校培養的5名東干族學生,畢業回國后均已在重要崗位發揮作用。
說起東干族,安主席動情地說道,東干人一直都沒有忘記自己從哪來,從來沒有忘記對文化的保留,只要文化保留下來,就是把民族救了。因此,他們在離開故土一百多年以后依然還能堅持說漢話,沿襲漢俗。隨著中國推動絲綢之路建設,中哈全方位交流日益增多,東干族人沒有把與“老家”的來往僅僅停留在經濟利益上,從來沒有忘記“文化使者”的身份。他希望繼續加強與我校的合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培養更多的文化使者、國際人才。
培訓期間,13名東干族教師參觀了西北大學歷史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及大雁塔等歷史名跡,親身感受和觸摸往日惦念的故鄉,真真切切地領略陜西歷史文化。
東干族教師培訓班結業晚會上,CHSHIMEYEV
YUNUS老人動情的說,你們是我們的“大舅”?,F場豪邁的秦腔,優雅的提琴聲,熟悉的俄語名曲,輕盈的舞步,經典的漢語歌曲,傳遞著文化和傳承,更替人們訴說著思念與不舍。
首屆東干族教師培訓班,是我校中亞學院貫徹落實習主席提出的“民心相通”為中心、以“文化的匯通”、“語言的溝通”作為橋梁、連通文化交流與傳播的精神,實施拓展人文交流,著力加大人才儲備,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另外,我們與東干族人有著相同的面孔,共同的鄉音,深厚的歷史淵源,扯不斷的情意,通過東干族教師培訓項目,開展合作與交流,有助于增強中國傳統文化在中亞各國的影響力、親和力,促進絲綢之路沿線中亞區域全方位合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夯實人才基礎,構建與中亞國家全面合作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