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劉云山、張高麗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李克強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張高麗主持大會。10位科技專家和313項成果受到表彰。我校劉池陽教授和范代娣教授作為獲獎代表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會見。 此次我校共獲得三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由化工學院范代娣教授負責的“類人膠原蛋白生物材料的創制及應用”研究成果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由地質學系劉池陽教授負責的“油氣煤鈾同盆共存富集成藏理論技術創新與多種能源礦產協同勘探”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由地質學系張小莉教授和羅靜蘭教授與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合作的“鄂爾多斯盆地中部延長組下組合找油突破的勘探關鍵技術”研究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這是我校經過10年積累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方面的再次突破。 國家技術發明獎“類人膠原蛋白生物材料的創制及應用”成果介紹 貳等獎 主要完成單位:西北大學 主要完成人:范代娣、馬曉軒、朱晨輝、惠俊峰、米鈺、駱艷娥 本項目屬于生物化工領域,主要針對動物膠原蛋白的病毒隱患和免疫排異反應大等缺點,發明了生產人源型膠原蛋白(類人膠原蛋白)的新途徑并開發了系列藥械產品,使我國成為國際上首次能量產人源型膠原類材料的國家。本項目曾獲陜西省科學技術獎壹等獎、第十九屆國家發明展覽會金獎及國際發明家協會最佳創新獎,經陜西省科技廳組織鑒定認為“項目整體水平國際領先”。目前,生產的類人膠原產品分布全國25個省市,已在101家企業使用;醫用產品已在118家醫院使用,產生了很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該成果促進了我國相關領域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陜西省"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已將類人膠原蛋白列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油氣煤鈾同盆共存富集成藏理論技術創新與多種能源礦產協同勘探”成果介紹 貳等獎 主要完成單位:西北大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核工業二〇三研究所,西安石油大學 主要完成人:劉池陽、任戰利、李子穎、王震亮、王毅、吳柏林、徐高中、趙紅格、李文厚、陳荷立、譚成仟、楊偉利、秦明寬、趙建社、蒲仁海 本成果采用多學科交叉、多礦種融合、產學研結合的運行模式,以油氣煤鈾資源豐富的鄂爾多斯盆地為重點研究對象,同時對全球和東中亞典型能源礦產成礦域進行系統研究和總結,在多種能源礦產同盆共存、富集成藏(礦)機理、時空分布規律和內在成因聯系諸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創性成果,填補了科技空白。創新理論和技術方法有效地指導和推動了砂巖型鈾礦、油氣藏的研究深化、勘探成效和重大發現,已推動、帶動和影響著多個部門和盆地多種能源礦產的綜合調查、勘探、研究和發現。 該成果本項目已獲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 3 項、二等獎 4 項,成果入選中國地質學會十大地質科技進展,所依托的“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劉池陽教授被授予“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行突出貢獻獎”。同時在創新型復合人才培養、多學科交叉研究隊伍建設和新的學科生長點培植等方面做出了顯著貢獻。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鄂爾多斯盆地中部延長組下組合找油突破的勘探關鍵技術”成果介紹 貳等獎 主要完成單位: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西南石油大學,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西北大學 主要完成人:王香增(主持)、張小莉(參與)、羅靜蘭(參與) 該項目創立了“早期原油充注、相勢共控運聚、多期成巖改造、后期低滲成藏、早期控制晚期”的特低滲交替式石油成藏理論,揭示了混合潤濕低滲孔隙介質中石油運移機理,首次提出并建立了量化表征運移通道連通性特征的輸導層模型。創新了低阻油層、高阻水層與常規油水層在多物源沉積匯聚、地層水礦化度多變油區交錯共存區強非均質特低滲復雜儲層地質-測井多參數多方法油、水層識別技術,創建了初次識別、二次識別、精細識別、定量識別的逐步識別組合模式,油水層識別率由不到50%提高到86%。該項目申請發明專利 27 項(授權 16 項),獲軟件著作權 1 項,制定行業和企業標準 14 項,出版專著 3 部,發表論文 73 篇。近三年累計產油 212.5 萬噸,新增銷售額 123.2 億元,為振興陜北革命老區、幫助老區人民脫貧致富作出了重大貢獻,對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下組合的整體勘探開發具有重大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