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禮泉縣煙霞鎮袁家村是著名的全國文明村鎮,也是"鄉村振興"示范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和學習中國概況課程的39名國際學生,在班主任、國際學生輔導員和任課教師的帶領下,來到這里,感受中國式新農村,了解新時代中國農村集體經濟的成功模式。
調研前學生們通過網絡了解中國鄉村振興以及袁家村的相關內容,提出自己感興趣的調研問題。到達袁家村后,老師們結合學生們所學的專業課及文化課程的相關內容進行了實地教學講解,并現場提出了思考題,布置了現場調研的任務,讓大家帶著問題參觀,向當地村民了解情況。同學們參觀了袁家村村史館,與當地村民以及游客交流,親身了解袁家村鄉村振興的成果。
袁家村隸屬鄉村振興示范鎮,其發展過程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袁家村在郭裕祿、郭占武兩代書記的帶領下,艱苦創業,堅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之路,經歷了農業、工業以及服務業三個階段,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改善。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袁家村仍保留了中國農村傳統的優秀文化習俗。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國際學生對中國農村及其傳統文化習俗有了直觀的感受和深入的了解,對農村經濟和人民生活的變化有了切身感知,也深刻體會到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謀幸福的黨。
來自泰國、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老撾等國的國際學生43人,組成另一支實踐小分隊,在任課教師和國際學生輔導員帶領下,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白鹿倉等地進行教學實踐,了解中國歷史,體驗傳統文化。
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實踐活動,促進實踐體驗活動與中文教學互動有機融合,教師們在漢語課和中國概況課上都曾向班級學生介紹過相關歷史,并且展示了兵馬俑的紙質模型。同學們對秦始皇統一中國等兵馬俑歷史文化背景有一定了解,很多人都表達過想要實地探訪的愿望。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馬俑宏大的規模、排兵布陣的精妙復雜、跪射俑(唯一一尊出土時就保持完整的兵馬俑)側影與陜西省地圖輪廓的神奇巧合,都讓同學們嘆為觀止,驚奇不已。參觀過程中,同學們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語法和詞匯積極提問,鍛煉漢語交際能力的同時,學習了歷史文化知識,也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智慧和氣魄。
白鹿倉作為關中傳統鄉村文化的展示區,讓國際學生從宏大敘事風格的兵馬俑歸來后,又感受了陜西民間文化的"煙火氣"。同學們同樣將課堂所學語言知識運用于實際交際,品嘗陜西特色美食,欣賞古色古香的建筑,領略了華縣皮影、鳳翔泥塑、澄城刺繡、耀州陶瓷、陜北剪紙、古法扎染等非遺項目的魅力,了解中國古代科技與藝術的發展水平,大家都表示收獲良多。
此次實踐活動將課堂學習與實地調查體驗相結合,讓國際學生在語言學習和專業學習以外,更加關注現實問題,也引導大家通過自己的觀察了解真實的中國,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獲得大家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