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思考人類前途命運以及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推動中國和世界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堅持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既對新時代我國開放空間布局進行了統籌謀劃,又對中國與世界實現開放共贏的路徑進行了頂層設計,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大創舉,是我國今后相當長時期對外開放和對外合作的管總規劃,是我們黨關于對外開放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共建“一帶一路”搭建了廣泛參與的國際合作平臺,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提供了中國方案,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受到國際社會普遍歡迎,在世界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1.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具有深厚歷史傳承和豐富時代內涵
(57)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先輩懷著友好交往的樸素愿望,開辟了古絲綢之路,開啟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時代。一千多年前海上絲綢之路興起,開啟人類文明交融新時期。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一條友誼之路,凝聚了先輩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促進了亞歐大陸各國互聯互通,推動了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進入新世紀以來,面對各種全球性挑戰,要和平、謀發展、促合作日益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關切和強烈愿望。加強政策對接,形成發展合力,日益成為破解發展難題的現實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洞察這一歷史趨勢,順應時代潮流,創造性地傳承弘揚古絲綢之路這一人類歷史文明發展成果,并賦予其新的時代精神和人文內涵,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
(58)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華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
和平合作。從公元前一百三十多年中國漢代張騫出使西域的“鑿空之旅”,到中國唐宋元時期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同步發展,中國、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環、馬可·波羅、伊本·白圖泰都在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留下了歷史印記。十五世紀初的明代,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七次遠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話。這些開拓事業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使用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一代又一代“絲路人”架起了東西方合作的紐帶、和平的橋梁。
開放包容。古絲綢之路跨越尼羅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黃河和長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的發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信眾的匯集地,跨越不同國度和膚色人民的聚居地。不同文明、宗教、種族求同存異、開放包容,并肩書寫相互尊重的壯麗詩篇,攜手繪就共同發展的美好畫卷。歷史告訴我們:文明在開放中發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
互學互鑒。古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通商易貨之道,更是一條知識交流之路。沿著古絲綢之路,中國將絲綢、瓷器、漆器、鐵器傳到西方,也為中國帶來了胡椒、亞麻、香料、葡萄、石榴。沿著古絲綢之路,佛教、伊斯蘭教及阿拉伯的天文、歷法、醫藥傳入中國,中國的四大發明、養蠶技術也由此傳向世界。更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識交流帶來了觀念創新。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國發揚光大,在東南亞得到傳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國,受到歐洲萊布尼茨、伏爾泰等思想家的推崇。這是交流的魅力、互鑒的成果。
互利共贏。古絲綢之路見證了陸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的盛況,也見證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數”的繁華。在這條大動脈上,資金、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商品、資源、成果等實現共享。古絲綢之路創造了地區大發展大繁榮。
(59)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建“一帶一路”,應該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共商”就是溝通協商,集思廣益,充分尊重各國發展水平、經濟結構、法律制度、營商環境和文化傳統的差異。“共建”就是共同參與,深度對接有關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通過雙邊合作、第三方市場合作、多邊合作等各種形式,鼓勵更多國家和企業深入參與,持之以恒加以推進。“共享”就是互利共贏,各方通過合作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這三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構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遵循平等,追求互利,充分尊重各國差異,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共同探討符合各國國情的合作模式;加強經濟、金融、貿易、投資等領域宏觀政策協調,實現優勢互補、協同并進;尋找與世界各國更多利益交匯點,不斷增強各參與方的獲得感。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發展的倡議、合作的倡議、開放的倡議。“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內容是,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對接各國政策和發展戰略,深化務實合作,促進協調聯動發展,實現共同繁榮。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實現政策溝通,形成政策協調、規劃對接的合力,促進相關國家協同聯動發展,不斷夯實“一帶一路”建設的政治基礎。實現設施聯通,以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為引領,不斷完善“一帶一路”建設的基礎設施網絡。實現貿易暢通,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不斷釋放互利合作的活力。實現資金融通,深化金融領域合作,不斷健全“一帶一路”建設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實現民心相通,不斷搭建沿線和世界各國的友好橋梁,讓“一帶一路”建設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60)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順應時代潮流,適應發展規律,符合各國人民利益,具有廣闊前景。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伙伴關系。各國應該尊重彼此主權、尊嚴、領土完整,尊重彼此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要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營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將“一帶一路”建成繁榮之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要深入開展產業合作;要建立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金融保障體系,創新投資和融資模式;要著力推動陸上、海上、天上、網上四位一體的聯通,扎實推進六大經濟走廊建設,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完善跨區域物流網建設;要促進政策、規則、標準三位一體的聯通。
將“一帶一路”建成開放之路。要打造開放型合作平臺,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同創造有利于開放發展的環境,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投資規則體系。要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自由貿易區建設,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著力解決發展失衡、治理困境、數字鴻溝、分配差距等問題,建設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
將“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建設二十一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要促進科技同產業、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優化創新環境,集聚創新資源,為互聯網時代的各國青年打造創業空間、創業工場。要踐行綠色發展新理念,共同實現聯合國二〇三〇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將“一帶一路”建成文明之路。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要建立多層次人文合作機制,推動教育合作,發揮智庫作用,推動文化、體育、衛生務實合作,用好歷史文化遺產,密切各領域往來。要加強國際反腐合作,讓“一帶一路”成為廉潔之路。
新冠肺炎疫情給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對世界經濟造成嚴重沖擊,一些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面臨嚴重困難。中國始終堅持和平發展、堅持互利共贏,同合作伙伴一道,把“一帶一路”打造成團結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的復蘇之路、釋放發展潛力的增長之路。
2.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61)為進一步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二〇一八年八月,黨中央召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五周年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經過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五年,共建“一帶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會議總結“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的成果經驗,就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出明確要求、作出重要部署。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對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作出全面、系統、深刻闡釋,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進一步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倡導多邊主義,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推動各方各施所長、各盡所能,通過雙邊合作、三方合作、多邊合作等各種形式,把各方的優勢和潛能充分發揮出來,聚沙成塔、積水成淵。
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不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把綠色作為底色,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綠色投資、綠色金融,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堅持一切合作都在陽光下運作,共同以零容忍態度打擊腐敗。
努力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規則標準,推動企業在項目建設、運營、采購、招投標等環節按照普遍接受的國際規則標準進行,同時尊重各國法律法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消除貧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讓共建“一帶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確保商業和財政上的可持續性,做到善始善終、善作善成。
構建全球互聯互通伙伴關系,走出一條互利共贏的康莊大道。共建“一帶一路”,關鍵是互聯互通。如果將“一帶一路”比喻為騰飛的兩只翅膀,那么互聯互通就是兩只翅膀的血脈經絡。我們要建設的互聯互通,不僅是修路架橋,不光是平面化和單線條的聯通,而更應該是基礎設施、制度規章、人員交流三位一體,應該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領域齊頭并進。這是全方位、立體化、網絡狀的大聯通,是生機勃勃、群策群力的開放系統。互聯互通是一條腳下之路,無論是公路、鐵路、航路還是網路,路通到哪里,中國同世界各國的合作就在哪里。互聯互通是一條規則之路,多一些協調合作,少一些規則障礙,我們的物流就會更暢通、交往就會更便捷。互聯互通是一條心靈之路,你了解我,我懂得你,道理就會越講越明白,事情就會越來越好辦。
基礎設施是互聯互通的基石,也是許多國家發展面臨的瓶頸。建設高質量、可持續、抗風險、價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礎設施,有利于各國充分發揮資源稟賦,更好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構建以新亞歐大陸橋等經濟走廊為引領,以中歐班列、陸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為骨架,以鐵路、港口、管網等為依托的互聯互通網絡,實現聯動發展。
商品、資金、技術、人員流通,可以為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和廣闊空間。“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如果人為阻斷江河的流入,再大的海,遲早都有干涸的一天。我們要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創新就是生產力,企業賴之以強,國家賴之以盛。我們要順應第四次工業革命發展趨勢,共同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機遇,共同探索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探尋新的增長動能和發展路徑,建設數字絲綢之路、創新絲綢之路。中國將繼續實施共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同各方一道推進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四大舉措。
發展不平衡是當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要始終從發展的視角看問題,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項目選擇、實施、管理的方方面面。我們要致力于加強國際發展合作,同各方落實好共建“一帶一路”可持續城市聯盟、“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等合作計劃和倡議,為發展中國家營造更多發展機遇和空間。
要積極架設不同文明互學互鑒的橋梁,形成多元互動的人文交流格局。深入開展教育、科學、文化、體育等領域人文合作,加強議會、政黨、民間組織往來,密切婦女、青年、殘疾人等群體交流。
共建“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發展,崇尚的是共贏,傳遞的是希望。中方將同各方繼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建設更緊密的衛生合作伙伴關系、互聯互通伙伴關系、綠色發展伙伴關系、開放包容伙伴關系。
(62)共建“一帶一路”完成了總體布局,繪就了一幅“大寫意”,今后要聚焦重點、深耕細作,共同繪制精謹細膩的“工筆畫”。要在項目建設上下功夫,建立工作機制,完善配套支持,全力推動項目取得積極進展,注意實施雪中送炭、急對方之所急、能夠讓當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要在開拓市場上下功夫,搭建更多貿易促進平臺,引導有實力的企業到沿線國家開展投資合作,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注重貿易平衡。要在金融保障上下功夫,加快形成金融支持共建“一帶一路”的政策體系,有序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引導社會資金共同投入沿線國家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等項目,為走出去企業提供外匯資金支持。要推動各領域交流蓬勃開展,圍繞共建“一帶一路”開展卓有成效的民生援助。要規范企業投資經營行為,企業應合法合規經營,注意保護環境,履行社會責任,成為共建“一帶一路” 的形象大使。要高度重視境外風險防范,完善安全風險防范體系,全面提高境外安全保障和應對風險能力。要重視法治保障,與各國一道,營造良好法治環境,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積極促進相關法律制度發展和完善。
3.以共建“一帶一路”推動建設合作共贏的開放體系
(63)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及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等國內外一系列重要場合發表演講,全面闡釋中國對外開放政策,強調我們將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持續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
共建“一帶一路”是我國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和經濟外交的頂層設計。黨的十九大指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把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寫入黨章,充分體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堅定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
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過去我國的開放基于沿海地區,面向海洋、面向發達國家,今后更多要考慮中西部地區和沿邊地區開放,進一步向西開放、向周邊國家開放。新形勢下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要著眼于打通內陸開放、向西開放通道,暢通海上開放通道,在提升“向東”開放水平的同時,加快“向西”開放步伐,推動內陸沿邊地區成為開放前沿,實現開放空間逐步從沿海、沿江向內陸、沿邊延伸。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的對接,同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沿邊開發開放結合,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加大西部開放力度,打造西部及東北地區開放新前沿,發揮內陸地區開放腹地新優勢,實現沿海地區引領開放新突破,加快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統籌考慮和綜合運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類規則。拓展對外貿易,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歡迎包括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內的各國企業來中國投資興業。中國將在更廣領域擴大外資市場準入,推動現代服務業、制造業、農業全方位對外開放,并在更多領域允許外資控股或獨資經營。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對外開放高地建設,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繼續完善公開透明的涉外法律體系,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法和相關配套法規,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更大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維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產業發展,積極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深化生態、科技、文化、民生等各領域交流合作。
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是回避不了的。想人為切斷各國經濟的資金流、技術流、產品流、產業流、人員流,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我們決不能被逆風和回頭浪所阻,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和舉措,共同把全球市場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機制做實、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經濟全球化動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堅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堅持“拆墻”而不是“筑墻”,堅決反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搞保護主義如同把自己關進黑屋子,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打貿易戰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我們要致力于推進合作共贏的共同開放、合作共擔的共同開放、合作共治的共同開放。要堅持多邊貿易體制的核心價值和基本原則,積極支持和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改革,共同構建更高水平的國際經貿規則,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實施自由貿易區提升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落實聯合國二〇三〇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加大對最不發達國家支持力度,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國家和民眾。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提高自主發展能力,推動解決全球發展失衡、數字鴻溝等問題。
開放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中國將推進合作共贏的開放體系建設,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更好造福中國人民和各國人民。中國將始終是全球共同開放的重要推動者,始終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動力源,始終是各國拓展商機的活力大市場,始終是全球治理改革的積極貢獻者。
4.共建“一帶一路”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
(64)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從我國改革開放和長遠發展出發提出來的,符合中華民族歷來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在“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框架內,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攜手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開創發展新機遇,謀求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不斷朝著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邁進。這是中方提出這一倡議的初衷,也是希望通過這一倡議實現的最高目標。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緊緊抓住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順應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展的愿望,提供一個包容性巨大的發展平臺,致力于縮小發展鴻溝,從根本上化解造成各種沖突和矛盾的根源,推動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和繁榮。共建“一帶一路”旨在同世界各國分享中國發展機遇,歡迎各方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不僅造福中國人民,更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作為中國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的重要公共產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堅持繼承創新、主動作為,強調求同存異、兼容并蓄,促進現有國際秩序、國際規則增量改革。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新機制新倡議,不是另起爐灶、推倒重來,而是對現有國際機制的有益補充和完善。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機遇和成果屬于世界。“一帶一路”建設跨越不同地域、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文明,順應各國人民渴望共享發展機遇、創造美好生活的強烈愿望和熱切期待,符合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的內在要求,彰顯了同舟共濟、權責共擔的命運共同體意識,致力于打造不同文明和諧共融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是各方攜手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康莊大道。
共建“一帶一路”以亞歐大陸為重點,向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開放,不排除、也不針對任何一方,各國都是平等的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不打地緣博弈小算盤,不搞封閉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駕于人的強買強賣,一切都在陽光下運行,目標是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一帶一路”不是“馬歇爾計劃”,也不是地緣政治戰略,實際上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中國方案,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實踐。
在合作中,中國將統籌同共建國家的共同利益和具有差異性的利益關切,尋找更多利益交匯點,調動共建國家積極性。中國堅持正確義利觀,以義為先、義利并舉,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為。中國在同共建國家共處時必須相互尊重、包容差異,共事時必須幫貧扶弱、均衡發展,同大家一起努力,把共建“一帶一路”這一共同事業合作好、發展好、分享好。
從亞歐大陸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好伙伴越來越多,合作質量越來越高,發展前景越來越好。涓涓細流匯成大海,點點星光點亮銀河。只要各方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起來規劃,一起來實踐,一點一滴堅持努力,日積月累不懈奮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